icon
../../hdupf/gimg/202107/20210728090413_772665.png
icon

NEWS

新闻中心

校庆献礼|追梦的兰大人——万桥信息的创业故事

作者: 来源: 更新于:2019年09月09日 06时 阅读:0


校庆献礼|追梦的兰大人——万桥信息的创业故事

90级英语、国贸本科  96级区域经济硕士   卢大忠

IMG_1450.JPG

无论多难,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992年夏天,校园里的一次散步,我突然想起一个主意:“我们一起创业吧,家里负担太重了”。“行”,她答应得干脆利索:“咱俩一起干”。她叫秦丽霞,我外语系的同学。

后来就有了边渊、丁守斌,四个兰大校友的一辈子就交给了这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结出的果实,就是现在的“万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甘青宁最大的民营信息化企业。边渊是兰大法学硕士、西交大MBA管理学硕士、原兰大现物系老师,宽容、幽默、魅力十足,负责销售工作。丁守斌是兰大管理学院MBA硕士,本科哈工大飞行控制专业毕业,因技术能力突出,年仅27岁就成为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公司某设计室主任,负责公司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团队的核心是董事长秦丽霞,公司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MBA管理学硕士,一言九鼎、聪慧友善,没有她的人格魅力,就形不成一流的合伙人团队。

4位股照片.jpg

今年9月,我们再次回到母校,那个青葱岁月里梦想启航的地方,向母校捐赠300万元,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现在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感恩、回馈母校,是因为母校已经用她的大爱和专业精神塑造了我们。没有母校的培养,就不会有这样的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万桥。 

微信图片_20190909085506.png

知识为创业的梦想插上翅膀

母校的学科教育是高水平的。听外语系水天明先生的大学语文课,新文科楼100多人的大教室还要提前抢位置,否则只能在过道里站着听。

老师们要求也非常严格,毓秀湖畔、情人坡下都是我们清晨六点刚过早读的圣地。那时还有一个大声喊着晨读的男孩,多年后我们才知道他的名字叫李阳,他创立了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

那时我们很穷,但勤奋、求实的校风,练就了我们扎实的学业功底。92年,我和秦丽霞、李林明硬是把一大本别人不敢接的进口计算机使用说明书翻译了出来,因为专业要求很高,我们一个月挣了2000多元。要知道,那时普通人月工资才200元。94年中学生暑期英语补习学校的空前成功,更使我们有了一笔2万元的巨款。除了英语专业,学校里还开设了外贸函电、进出口实务等应用课程,这些扎实的专业训练使我和秦丽霞在杭州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外贸工作。94~96年与国内外客商的工作经历,使我们积累了创业需要的弥足珍贵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和校园创业经历一样,是母校扎实的学科教育为我们接下来的公司运营打下的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190909085516.png

兰大精神帮我们穿越创业的惊涛骇浪

98年公司成立。这前后四年多时间,我们推销钢笔、指甲刀、杯子、茶叶、洗发水、床单被套、桌椅床柜……,基本上把能想到的东西都卖了个遍,也曾被骗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尝尽了人间冷暖、欢笑泪水。直到2000年才找到现在做的这个行业,完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项目,2003年“万桥”就已经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然而,为了确保项目的高品质快速交付,技术、施工队伍的扩张和多部门相互制约的流程化规范管理也造成了管理成本急剧攀升而且居高不下,导致2003年公司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到2005年初才起死回生、走出困境,重新进入年均60%以上的高速增长模式,到201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突破2个亿,技术与管理人员近200人。

在这个过程中,多次陷入几近绝望的绝境,却又奇迹般地走出绝境、活了下来。尽管我们也犯过重大错误、失去了几次重大发展机会,没能把公司做大、做强、做到全国,但一经回想,还是会禁不住潸然泪下——很幸运万桥还活着,2000年时的同行现在90%已经不见了。

是什么给我们幸运,让我们一次次走出绝境、浴火重生?曾经反复地这样问自己,冥冥之中,可能还是那口气,那一口看不见、摸不着的“自强不息”之气,那不就是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的兰大精神吗?

兰大精神还有四个字,叫“独树一帜”,结合现有资源能力与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发力领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万桥信息从最初的楼宇对讲、监控报警、中央空调做起,逐步做到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一直到现在基于软件集成和数据治理的智慧建筑、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甘青宁地区实力最强的民营信息化企业。这不就是根据已有资源能力,顺应未来趋势,发现蓝海市场,形成自己独特优势、“独树一帜”的过程吗?

翠英立根本,昆仑写精神。原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身体,化为坚守、奋斗、创新,成为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遵循,引领我们一次次逢凶化吉,穿越创业的惊涛骇浪。

 

微信图片_20190909085500.png

母校的爱

母校的老师更多的是话不多、却实实在在、直接用行动鼓励、帮助、支持学生的成长。

我们94年办中学生暑期英语学校,外语系的老师给我们的支持是暑期闲置的当时最先进的语音教室、电教室。没有外语系老师的鼎力支持,哪来英语学校的空前成功?1996年,我们从杭州回到兰州,交完房租,已经身无分文,是经济系田秋生老师给我们借的2400元本钱帮我们做成了毕业后创业的第一笔生意。之后,多少次进货缺钱,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郭志仪教授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在那为了原始积累啥东西都卖、怎么也找不到业务方向的四、五年里,给了我们灵感、启发、最终走向现在信息化业务的,还是学校的老师。在之后年均增速60%以上的十几年里,又有多少母校的老师、同学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我们提升技术、开拓市场。

母校的爱,是说不完的,感恩不尽的。回母校捐赠300万元,只是我们表达对母校情感的一种方式。9月2号的座谈会上,袁占亭书记的话更是让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很清楚信息化这一行的艰难,你们做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能不能少捐一点,不要影响你们的正常运营啊?校友给母校捐款、感恩回馈母校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母校也要关心有困难的校友,还要帮助有思想、有想法的校友做大做强。“兰州大学书记、副省级领导”,之前对袁书记的印象在这一刻完全坍塌,这不就是我们的老师吗?这不就是关心、爱护自己学生的母校的师长吗?


领导合影.jpg

未来的路

眼前我们可以做的是把给母校捐赠的软件工程实验室做好,按袁书记的建议,基于ARM架构和华为鲲鹏技术体系,重点开展能满足手机端应用需求的软件开发研究。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联合实验室。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培养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贡献兰大力量。

最近这几年,我们将把自身在智慧建筑、智慧城市ToB解决方案的优势与腾讯的连接能力和技术能力相结合,形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同时,在智慧工厂领域,深入开展工业生产过程控制(DCS/PCS)、生产执行系统(MES)、管理决策系统(ERP/APC)行业解决方案与相关软硬件产品研发,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制造、无人工厂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情感的债,是永远还不清的。盛世嘉年同鉴百十芳华,长歌奋进共筑未来新象。作为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占祖国国土面积56.2%的广袤土地上唯一的985、211、“双一流”高校,兰州大学承载着西部振兴的国家战略和神圣使命。在母校百十华诞来临之际,如果我们属于袁书记说的有想法的校友,我们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恐怕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到全国,为母校争光,为产业强国贡献兰大人的力量。